在顺德的篮球场上,一场由一线职工演绎的热血对决正在书写传奇。第二届 “德 BA” 顺德百企篮球赛自 8 月 3 日开幕以来,来自 79 支队伍的 1100 多名制造业工人、基层技术骨干和普通劳动者,用汗水诠释着 “为家乡而战” 的信念。他们白天在车间、工地、服务窗口忙碌,夜晚化身球场战士,将对家乡的热爱化作赛场上的拼杀,让 “德 BA” 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,更成为城市精神的生动注脚。
一、从车间到球场:平凡岗位的 “不平凡战场”
“德 BA” 的参赛者中,有 90% 来自制造业一线。广东鸿业管桩的王云龙是车间里的技术能手,也是球场上的 “得分机器”。在半决赛中,他单场命中 14 记三分,以 189 分的总得分同时包揽 “得分王” 和 “三分王” 两项荣誉。这位 26 岁的年轻人坦言:“每天下班后,我都会和队友在工厂篮球场加练。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企业,更是顺德产业工人的精气神。”
卓博五金的黄伟振则用 “助攻王” 的身份诠释了团队力量。作为一名冲压工,他在赛场上场均贡献 5 次助攻,带领首次参赛的卓博五金夺得季军。“我们没有专业训练,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 —— 输球可以,认输不行!” 他的话道出了所有参赛者的心声。
这些职工球员的日常训练充满挑战。美的集团篮球队员彭炼铼说:“旺季时我们要连续加班,但球队每周仍坚持三次合练。有时刚下夜班就直奔球场,身体累,但精神头儿足!” 正是这种 “工作赛场两不误” 的韧性,让 “德 BA” 成为观察顺德制造业活力的窗口。
jinnianhui金年会二、赛场内外:拼搏精神与城市温度的共鸣
“德 BA” 的火爆远超体育范畴。总决赛当晚,全网近百万人次观看直播,线下观众席座无虚席,甚至有球迷从中山、江门赶来助威。赛场外,“德 BA 之夜・职工欢乐市集” 吸引 1 万余人打卡,45 个摊位展销顺德美食和文创产品,形成 “体育 + 消费” 的联动效应。
更动人的细节藏在赛场角落: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莉为揭幕战开球时,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这位海信家电的设计主任感慨:“顺德尊重每一位劳动者,在这里,技术工人也能成为城市英雄。” 赛事还特别设置劳模专席,让 “工匠精神” 与 “体育精神” 同频共振。
三、从草根赛事到城市 IP:“德 BA” 的破圈密码
顺德区总工会主席李福信表示,“德 BA” 的初衷是 “以球促企,以球会友”,但如今已成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载体。赛事不仅提升职工身体素质,更通过数据化运营(如实时统计得分王、篮板王)和职业赛制设计,让普通职工也能拥有 “赛事生涯”。例如,本届冠军广东鸿业管桩将与得分王、篮板王等组建 “顺德职工梦之队”,向更高平台发起挑战。
这种创新模式正在重塑城市形象。在德州,“德 BA” 通过明星助阵、非遗展演和消费券发放,将篮球赛转化为城市嘉年华,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消费增长 30%。而在顺德,赛事让外界看到:制造业强区不仅有精密的产品,更有充满活力的产业工人,他们用双手创造价值,也用热血点燃城市激情。
四、荣耀背后:平凡人的 “英雄主义”
赛场上的高光时刻,往往源自无数个日夜的坚持。东泰五金的陈光标为提升内线对抗能力,每天提前 1 小时到健身房加练;容奇港篮球队平均年龄 41 岁,却凭借默契配合多次逆转比分。这些故事比胜负更动人 —— 正如卓博五金队员赛后所说:“我们不是职业球员,但我们有同样的热爱。”
当决赛终场哨声响起,广东鸿业管桩以 106:77 卫冕冠军,全场沸腾。但最令人难忘的画面,是替补席上一位机械工人眼含热泪:“我们厂第一次打进八强,这比拿奖金还开心!” 在 “德 BA” 的赛场上,没有超级巨星,只有无数个为家乡荣誉而战的平凡英雄,他们用汗水浇筑的奖杯,比任何奖牌都更闪耀。
从车间到球场,从汗水到掌声,“德 BA” 让我们看到:每一位奋斗者都是城市的主角。当一线职工在赛场上喊出 “为家乡而战” 时,他们不仅为自己赢得尊重,更让 “劳动光荣、创造伟大” 的精神在时代的脉搏中永恒跳动。